最近,有關阿里巴巴拿地的消息又引起了關注。
南京國土局網站公布「阿里巴巴以8億元拿下河西南電子商務及雲計算創業地塊」。
實際上,不僅阿里巴巴,京東也在到處拿地。
而且阿里巴巴和京東還收購或參股了不少實體企業,作為曾經的電商企業,如今「不如正業」地將觸角伸向了實體業。
而且不管是阿里巴巴的「新零售」還是京東的「無界零售」,最終都要靠實體來支撐。
亞馬遜、噹噹等也紛紛從線上書店滲透到線下書店。
於是,問題就來了。當越來越多實體店感覺舉步維艱,電商的玩法又開始變了——「逼死」了不少實體書店的亞馬遜、噹噹紛紛摩拳擦掌,準備開實體書店。多家線上服裝、面膜等電商品牌也紛紛布局線下。有業內人士認為,電商扎堆搶奪線下資源,將加速實體店的洗牌。你是怎麼看的?
1、電商已淪為傳統,實體店將逆襲崛起
有人算過一筆賬,電商已經突飛猛進地發展了很多年,現在的電商成本之高已不低於實體店:人工11%、天貓扣點5.5%、推廣成本15%、快遞12%、售後2%、財務成本2%、水電房租2%,加上稅務,如果沒有50%以上的毛利率,電商根本沒有辦法持續經營。
在PC時代,淘寶革了百貨的命,京東革了電器賣場的命,天貓超市革了賣場的命!
但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,它們卻又被淪為了傳統企業,而近期,關於實體店逆襲案例越來越多…
可怕!逼死實體店的電商,反過來大量開實體店是為啥?
2、實體店確實受到了電商模式的衝擊,但並沒到被逼死的地步
有數據為證,2016年Q2季度的艾瑞數據顯示,中國網路購物市場交易規模達11178.8億元,較去年同期增長27.6%,環比上升14.9%,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佔比達到14.3%。
不難看出,雖然電商所佔的市場份額在增長,但是在零售業,實體經濟依然佔據著大部分的市場份額,這是數據的呈現,也是我們在生活中能感同身受到的:實體店鋪依然大量存在。
再看另外一組數據: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《2016年度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》顯示,2016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22.97萬億元,同比增長25.5%。其中,B2B市場交易規模16.7萬億元,網路零售市場交易規模5.3萬億元,生活服務O2O交易規模9700億元。
要說16%(5.3/33.2=16%)的電商零售,逼死了84%的實體零售很牽強。
實體店被逼死只是一種誤傳。
畢竟「經營成本高」、「服務態度差」、「渠道有限」本來也是違反商業規律的東西,即便沒有電商也難免會在市場經濟中被淘汰,互聯網經濟的崛起只是加速了這個過程。
可怕!逼死實體店的電商,反過來大量開實體店是為啥?
3、電商為何爭開實體店
轉化率倒逼電商轉向,電商經過這幾年的快速發展,市場越來越成熟,如今線上顧客的增長遇到瓶頸,而且線上產品同質化越來越嚴重,在線下開實體店,加強顧客的購物體驗,不失為一種為線上引流的好方法。
加強資源的整合,雖然網購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,但網購併不能滿足我們生活的全部,我們還是有很多時間在外面,當然這些時間網購往往不能夠滿足,這是線下一塊巨大的「肥肉」,電商企業不可能沒有看到,若是加以整合,形成線上為主,線下為輔的作戰方針,那將又獲得一塊巨大的市場。
未來是線上和線下的結合和協同,缺一不可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龍泉~! 的頭像
    龍泉~!

    lcw20160905的部落格

    龍泉~!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